欢迎来到中南邮票交易中心~

热线电话: 400-859-3788 提货咨询热线: 0731-82188969 18908454586

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 > 基础知识 > Y(邮票类) >投资者教育(Y74):邮票上的中国古代名人(六)

返回

投资者教育(Y74):邮票上的中国古代名人(六)

2017-09-28 17:46:28 已访问:

  中国邮政定于2015年4月4日发行《中国古代文学家(四)》纪念邮票1套6枚。详情如下:志号:2015-6 

(6-1)J汤显祖1.20元

(6-2)J 冯梦龙1.20元

(6-3)J 蒲松龄1.20元

(6-4)J 洪 昇1.20元

(6-5)J 孔尚任1.20元

(6-6)J 曹雪芹1.20元

邮票规格:50×30毫米

齿孔度数:13度 

整张枚数:16枚 

整张规格:240×150毫米 

版别:胶雕套印 防伪方式:

防伪纸张 防伪油墨 异形齿孔 荧光喷码 

设 计者:高云 雕 刻者:董琪、李昊、原艺珊、于雪、徐喆、刘博 

责任编辑:董研 

印 制厂:北京邮票厂

  今天小编带大家看看其中的三位。


2015-6 (6-1)J汤显祖

  汤显祖(1550—1616),中国明代戏曲家、文学家,字义仍,号海若、若士、清远道人。汉族,江西临川人,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,后迁居汤家山(今抚州市)。出身书香门第,早有才名,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,而且能通天文地理、医药卜筮诸书,其中《牡丹亭》是他的代表作,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,而且已传播到英、日、德、俄等很多国家,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。汤氏的专著《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》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,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。汤显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,其诗作有《玉茗堂全集》四卷、《红泉逸草》1卷,《问棘邮草》2卷。汤显祖晚年思想比较消极,这同他潜心佛学有关,也同他辞官后长期置身于政治斗争之外有关。他自称“偏州浪士,盛世遗民”,说“天下事耳之而已,顺之而已”。后又以“茧翁”自号。


2015-6(6-2)J 冯梦龙

  冯梦龙(1574-1646),明代文学家,思想家,戏曲家,字犹龙,又字子犹,号龙子犹、墨憨斋主人、顾曲散人、吴下词奴、姑苏词奴、前周柱史等。汉族,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(今江苏省苏州市)人,出身士大夫家庭。兄梦桂,善画。弟梦熊,太学生,曾从冯梦龙治《春秋》,有诗传世。他们兄弟三人并称“吴下三冯”。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,最有名的作品为《喻世明言》(又名《古今小说》)、《警世通言》、《醒世恒言》,合称“三言”。三言与明代凌濛初的《初刻拍案惊奇》、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合称“三言两拍”,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。冯梦龙以其对小说、戏曲、民歌、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、搜集、整理、编辑,为我国文学做出了独异的贡献。冯梦龙所编纂的这些书,从出版学的角度来看,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点,就是注重实用。他的那些记录当时历史事件的著作在当时具有很强的新闻性,他的那些解说经书的辅导教材受到习科举的士子们的欢迎。他的那些供市井细民阅读的拟话本、长篇说部、小说类书,以及剧本民歌、笑话等有更大的读者群,为书商带来了巨大的利润。这使得冯梦龙的编辑工作,具有一定的近代市场经济下的出版业的特色。


2015-6(6-3)J 蒲松龄

  蒲松龄(1640年6月5日-1715年2月25日),字留仙,又字剑臣,号柳泉居士,世称聊斋先生,自称异史氏,淄川(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)城外蒲家庄人, 清代著名的小说家、文学家。他出身没落地主家庭,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而全部落榜,直到72岁赴青州补为贡生。西方理论家弗洛伊德说,“梦是愿望的达成”。《聊斋志异》中花妖狐魅变成的美女就是蒲松龄的白日梦。他的这种梦,就是想表达男性的一厢情愿的幻想,穷秀才的幻想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,即《悲惨世界》的作者,他曾经说过,“想象是伟大的潜水者”。一个作家,一个小说家能写出引人入胜的作品,不仅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,更需要依靠他的想象,蒲松龄虽然那样贫困,那样不得志,也写了和自己生平有关的一些东西,但是他特别善于想象,《聊斋志异》就是一个作家天才的想象才能和艺术才能的集中表现。

  《聊斋志异》的艺术成就很高。它成功的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,人物形象鲜明生动,故事情节曲折离奇,结构布局严谨巧妙,文笔简练,描写细腻,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。


  明天小编会继续为大家讲解中国古代名人之《中国古代文学家(四)》纪念邮票1套另外三枚,带大家了解洪 昇 ,孔尚,任曹雪芹三位文学巨匠。


 以上内容为邮币卡方面知识介绍,对参与邮币卡投资不构成引导,如有不准确之处,欢迎来电指正。

  本中心特别提醒交易会员理性投资,控制风险。



上一篇:投资者教育(Y73):邮票上的中国古代名人(五)

下一篇: 投资者教育(Y75):邮票上的中国古代名人(七)

分享: